7月7日自然资源部组织召开评审会,通过《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总体实施方案(2022-2025)》评审,实景三维中国政策正式进入推广阶段。
建设目标:2025年50%政府决策可通过线上实景三维空间完成,2035年这一目标提升至80%。根据《通知》,建设目标可划分为两个时间点:
1)到2025年,50%以上的政府决策等事项可通过线上实景三维空间完成。政策指出,到2025年,5米格网的地形级实景三维实现对全国陆地及主要岛屿覆盖,5厘米分辨率的城市级实景三维初步实现对地级以上城市覆盖,50%以上的政府决策、生产调度和生活规划可通过线上实景三维空间完成;
2)到2035年,80%以上的政府决策等事项可通过线上实景三维空间完成。到2035年,优于2米格网的地形级实景三维实现对全国陆地及主要岛屿必要覆盖,优于5厘米分辨率的城市级实景三维实现对地级以上城市和有条件的县级城市覆盖,80%以上的政府决策、生产调度和生活规划可通过线上实景三维空间完成。
建设范围及目的:范围覆盖全国,突出解决问题能力
1)建设范围:覆盖全国,体现建设广度和深度,是国内自然资源数据的新一轮采集。从政策上看,地形级、城市级建设范围覆盖全国陆地和主要岛屿,从行政区划来看要至少覆盖省级行政区域,体现了此次建设的广度和深度,预计将对全国的自然资源等各类数据进行新一轮采集和处理。
2)建设目标:突出解决问题能力。政策提出“地级以上城市初步形成数字空间与现实空间实时关联互通能力”、“50%以上的政府决策、生产调度和生活规划可通过线上实景三维空间完成”等目标,说明实景三维建设的目的主要是用于解决政府决策、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任务:政策提出“数字空间底座”这一要求,并明确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建设。第一,系统建设需求预计将持续释放。全国构建统一的基于云架构、分版运行的国家和省市县实景三维数据库,同时国家和省市县分级、分节点构建适用本级需求的管理系统,我们预计相关系统的建设需求有望持续释放。第二,重点提出“数字空间底座”这一要求。政策要求,各类系统要为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等提供适用版本的实景三维数据支撑,同时为数字孪生、城市信息模型(CIM)等应用提供统一的数字空间底座,实现实景三维中国泛在服务。
根据上述政策分析,我们将此次政策建设的任务梳理为以下几个层次:
1.数据采集处理环节:采集数据、建模等工作。1)采集环节:获取覆盖省级行政区域以及地方的,优于5厘米分辨率的倾斜摄影影像、激光点云等数据。2)处理环节:包括高程模型(DEM)、数字表面模型(DSM)制作,以及覆盖全国范围的基础地理实体数据制作,同时完成省级行政区域基础地理实体数据整合等工作。
2.系统建设环节:主要包含全国统一数据库和多级管理系统。全国构建统一的基
于云架构、分版运行的国家和省市县实景三维数据库,同时国家和省市县分级、分节点构建适用本级需求的管理系统,我们预计相关系统的建设需求有望持续释放。
我们认为,此次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不仅仅是自然数据的采集和整理,中长期看更重要的是运用数据解决政府管理、自然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因此系统建设环节至关重要,同时系统建设完成后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建设也具有较大潜力。
3.其他环节:物联感知数据接入与融合,支撑物联感知数据实时接入及空间化。
资金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基础,此次政策就资金保障作了相关要求。第一,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将实景三维作为“十四五”基础测绘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规划,设立专项工程或列入年度计划,明确了相关建设的重要性,并且将有专项资金或年度预算资金的直接支持。第二,重点做好高分辨率航空航天影像获取、基础地理实体数据制作、物联感知数据接入以及在线系统及支撑环境建设等方面经费保障。
投资建议:政策通过评审后有望正式进入推广阶段,2025、2035年建设节点明确,预计将对全国的自然资源等各类数据进行新一轮采集和处理。从政策建设重点上看,不仅将数据采集和整理作为重点,更明确提出了系统建设和长期应用的重要性,产业链各环节公司均有望受益。建议重点关注GIS龙头超图软件,卫星应用龙头航天宏图、中科星图。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政策推进进度存在一定不确定性,行业需求释放节奏受疫情等因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