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目的
保险行业当前处于深度转型的过程之中,产品和渠道转型是两大核心焦点。产品方面,过往价值贡献突出的重疾险近年销售低迷,今年上半年,受益于客户防御性理财需求提升,以增额终身寿为代表的储蓄类产品销售较好。那么,保险行业是否后续重疾险等健康保障类产品的未来发展持续收缩、空间有限?保司是否能够,以及如何才能在健康险的发展中分得一杯羹?本研究通过对发达国家医保体系的对比研究,以及对健康险的各个细分险种的具体分析,试图回答这些问题,以供投资者深入细致理解健康险的产品转型。
2、核心结论
市场预期:①健康险销售困难,未来空间有限。②惠民保冲击重疾险、百万医疗险等健康险,形成替代效应。③健康险产品目前已经较多,创新空间不大。
我们认为:①自付比例高(27.7%)、医保结余压力增大、政策明确鼓励商业健康险发展,此三重因素支撑健康险的未来市场空间依然广阔,按照监管预定的2025年健康险规模达到2万亿目标,预计未来4年行业复合增速24%。②惠民保本质上是大病保险的三次报销,其定位在于基础的保障作用,无法覆盖医保目录外、高端医疗资源等保障责任,市场终会认识到惠民保是一种基础保障的产品,无法替代保障更全面、医疗资源及服务更优质的中高端医疗险,更无法替代重疾险的收入补偿作用。③健康险的各个细分险种的产品创新空间很大,包括重疾险的保障责任做减法,中高端医疗险市场的机遇,以及长护险的服务衔接等。
1、健康险的发展直接受到该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影响
国外医保体系: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基本有4类医保制度体系,分别为:①美国的商业医保体系:商保+社保,商保为主,团险为主;②德国的社会医保体系:社保为主,广覆盖,保障全;③英国的国家医保体系:分级诊治,全民免费医疗;④新加坡的储蓄医保体系:强调个人责任,储蓄医疗,医保全覆盖、高保障。不同的医保体系下,商保的发展也不尽相同,但卫生费用中,个人现金支付的比例都比较低,主要发达国家的个人现金支付比例一般在10%-15%之间。
中国医保体系:以社保为基础,商保、医疗救助等多元方式协调发展的医保体系,2020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例7.1%、人均卫生费用5112.3元,与主要发达国家的卫生费用10%以上的占比、人均3.4万元的水平,差距较大;中国个人现金支付的比例虽然持续下降,但绝对值依然较高,达到27.7%,显着高于主要发达国家。
2、政策目标要求继续降低个人压力,促进健康险发展
政策规划支持:政策目标要求将个人自付比例从2020年的27.7%,下降至2025年的27%,在医保基金结余承压,增速连续3年下降(从29.6%→13.7%)背景下,政策持续鼓励商保发展,设定2025年达到2万亿的健康险保费目标,空间广阔。
3、重疾险为主,医疗险快增,各产品创新空间很大
健康险业务总览:①总体发展:2021年,健康险保费规模0.8万亿,近10年复合增速28.4%,在人身险总体保费中的占比持续提升,从7.1%提升至25.4%;②保费结构:疾病险是主力险种,2019年保费占比64.4%,其次是医疗险,占比34.6%,健康险的销售核心是依靠个人代理渠道,主要针对个人客户销售长期险。
分险种发展探析:①疾病险:重疾险占绝对主力(保费占比90%),近年新单销售下滑,但潜在需求依然旺盛,做减法、降价提额、从套餐→自助餐模式是重疾险的创新方向;②医疗险:快速增长,中高端市场是未来的主要机遇,细分客群提供差异化产品、衔接外溢的医疗资源和健康管理服务等是医疗险的创新方向;③失能险及护理险:虽然目前保费占比很小,但潜在需求较大,保司需前瞻布局,积累经验;④税优险:政策东风再起,政府背书,保司应积极融合创新,扩大客户覆盖。
4、产品创新能力是驱动负债端保费增长的核心动能
投资建议:平安的产品创新能力强,产品线丰富全面,推荐中国平安,建议关注国寿、友邦、太保。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寿险转型进度不及预期,地产风险扩大,权益市场、长端利率大幅下行,严监管政策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