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以特斯拉机器人为代表的下一代智能交互硬件,有别于市场看法:我们认为其作为特斯拉的“第二曲线”,本质上与特斯拉的智能电车相同,均是建立在“输入——计算平台——输出”模型上的智能交互硬件。
我们提出“点、线、面”三个维度的观点与看法:在“点”上,智能电车与人形机器人,均用“现实世界的AI&摄像头(硅神经网络&复杂的视觉系统)”来模拟人的“大脑&眼睛(神经网络&视觉问题)”;在“输入——计算平台——输出的逻辑线上”,特斯拉已经看到了智能电车未来对数曲线的“平缓期”,机器人“擎天柱”是下一代新硬件;在“基于真实运行的认知层面”,未来交互硬件的特征是“软硬一体”、“合之为一(AI)、衍之为万(各式新硬件)”,难点在于解决“对现实世界全域(非局域)的智能,即AI”。
我们对新硬件的认知体系与研究框架,是架构在新一代计算平台——元宇宙上;基于现实物理世界这个空间的新硬件,我们将其划分为两大维度:一是基于更多感官体验的通用型入口级硬件,二是基于情感需求投射的分布式垂类硬件等。前者主要产生于元宇宙前半场,实现感官体验的增加;后者主要承载元宇宙后半场情感需求的反向映射,对人的影响更深刻、更深远。此外,垂类硬件也包括机器人、未来将被重塑的现实世界中的全部或部分“物”。通用型硬件入口是元宇宙上半场这一建设过程中,用户“进入”元宇宙的硬件入口;分布式垂类硬件,则是元宇宙下半场、元宇宙囊括现实物理世界的方式与呈现。此外,硬件入口与垂类硬件的发展并非绝对的先后顺序,垂类硬件中的机器人、当下现实物理世界中部分“物”的重塑(如冬奥会中各类黑科技硬件)已启动。
垂类硬件中最重要的当属“基于情感需求投射的新硬件”,为什么?当下已启动的机器人、物理世界中部分“物”的重塑,仍处于“感知”阶段(或正走向“认知”阶段),只有当元宇宙走完上半场,AI作为新的生产要素,以它的供给,充分挖掘出人在元宇宙中的更多、新情感需求,同时在科技的需求下,AI反向映射入现实物理世界,显现为“基于情感需求投射的新硬件”时,各式垂类新硬件已由“认知”阶段走向“决策”阶段,真正完成了元宇宙对现实物理世界的重塑及囊括。这一认知与框架,建立在“人的需求将被AI的供给所决定”,不管是元宇宙中还是未来的现实物理世界中;同时也建立在“科技的需求”上。
我们强调,基于未来计算平台的新硬件,将与智能手机及之前的交互硬件有本质性的区别:1)软硬一体将大势所趋;2)AI的重要性更加凸显;3)入局的玩家将前所未有的广泛。
新硬件(硬件入口、垂类硬件)已走出软硬一体的趋势,软件、硬件、算法等诸多核心部位在一家公司内高度集成(苹果模式,但有别于过往硬件的主流模式——开放平台结合标准化的硬件与软件,再整合);
AI在元宇宙全貌中的递进式发展脉络:1)元宇宙上半场中,AI是元宇宙的六大组成部分之一,是元宇宙中的关键生产要素;2)元宇宙中场,AI以供给的方式辅助于人的决策,挖掘人的更多需求/影响人的认知;3)元宇宙下半场中,AI将以新硬件/垂类硬件的方式,叠加入现实物理世界,以更好的满足人的需求/影响人的认知,由未来回溯当下,AI的重要性严重被低估,AI是新硬件的内核;
新硬件将前所未有地吸引最广泛的玩家:1)竞争的胜负手由芯片、硬件入口至少扩展至芯片、通用型入口、AI、分布式垂类,入局方将包括但不限于XR厂商、智能手机厂商、智能电车厂商、AI与芯片巨头、垂类厂商(游戏主机、智能电视)、互联网巨头等;2)新硬件的竞争会更残酷——元宇宙的前半场是二维移动互联网升维至元宇宙,难度系数高;但元宇宙的后半场是三维元宇宙反向叠加现实物理世界,难度系数确定性会降低,全球科技巨头这一总决战,酣战至中场,利益格局的划分有可能就已接近于终局。
基于上述完整的研究框架与认知体系,我们开启这一系列的专题报告,聚焦于新硬件视角下的诸多入局方。本系列将百度作为第一篇,即我们最看重百度的AI积累与实力,以AI为内核,我们认为未来百度的新硬件将不止于智能汽车与VR。
风险提示:剧烈变化的全球宏观形势、各国对科技巨头的监管趋严、竞争加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