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别于市场对特斯拉机器人的看法,我们认为其作为特斯拉的“第二曲线”,本质上与特斯拉的智能电车相同,均是建立在“输入——计算平台——输出”模型上的智能交互硬件。
我们从“点、线、面”三个维度对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的观点与看法:在单“点”上,车与人形机器人,均在用“现实世界的AI&摄像头(硅神经网络&复杂的视觉系统)”来模拟人的“大脑&眼睛(神经网络&视觉问题)”;在“输入——计算平台——输出的逻辑线上”,特斯拉已经看到了未来对数曲线的“平缓期”,机器人“擎天柱”是下一代新硬件;在“研究与认知层面”,未来交互硬件的特征是“软硬一体”、“合之为一、衍之为万”,难点在于解决“对现实世界全域(非局域)的智能”。
我们强调,基于未来计算平台的新硬件,将与智能手机及之前的硬件有本质性的区别:1)软硬一体将大势所趋;2)AI的重要性更加凸显;3)入局的玩家将前所未有的广泛。
本篇报告是我们对智能交互硬件的“历史观”,即站在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的角度,回溯交互硬件50年的发展史,分析思路以人机交互技术为重要节点(交互技术的发展又分为多个阶段)回看硬件发展历史,划分了交互硬件的之前与之后两大阶段,即交互硬件之前——硬件的工具化时代,交互硬件之后——游戏主机、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的进化史;其次,硬件集成了各时代最先进的生产力,我们再聚焦重大技术的突破节点。
人机:硬件的工具化时代。不论人工智能还是智能增强理论,都不能规避的一个问题就是“人与机器的关系问题”。硬件/机器发展的本质是服务于人,若以人机交互技术为节点,人与硬件/机器的关系发生变化:1)交互硬件之前——硬件的工具化时代。在人机交互技术出现前,早期的硬件其实是功能型的工具,与人的沟通是单向性的,更多的作用是延伸人在体力上的能力;2)交互硬件之后——硬件的智能化时代。机器从机械化到智能化的发展,尤其是有了人工智能技术加持之后,开始具备人的认知、思考、执行能力,帮助人类不只是实现体力的进化(力气的放大),更是延伸人类在脑力方面的能力。
迭代:垂直→通用,大型→小型。1)垂直计算硬件——家用游戏主机。真正意义上在消费者市场售卖的家用游戏主机是奥德赛,诞生于1972年,再是雅达利、世嘉、任天堂、索尼、微软的游戏主机陆续出现,回看这一段竞争史,我们得到的启发是:最早期的游戏主机市场也经历了百花齐放的阶段,真命硬件是不断试错的迭代史,快速顺应产业发展趋势的重要性,内容的重要性,先发优势的重要性,但后入局者凭借资源禀赋仍有机会。2)通用计算硬件——个人电脑与Windows系统。1977年,现象级产品AppleII问世,开启了个人电脑革命;1984年,麦金塔问世,图形化界面+鼠标降低用户使用门槛;1985年,微软发布Windows操作系统,开始推动个人电脑的大范围普及。3)小型化硬件——掌上游戏机与智能手机。从形态上来看,计算硬件的发展趋势是便携化、小型化。在智能手机之前,更早意义上的小型计算硬件是掌上游戏机,2010年前后,掌机开始出现明显的衰落迹象。掌机游戏的没落,受到智能手机这一便携式计算设备的冲击。
硬件集成了各时代最先进的生产力。回顾上述计算文明发展史,我们发现各个时代的代表性计算机硬件的出现与发展离不开关键技术的突破,如晶体管、集成电路、微处理器等,硬件集成了各时代最先进的生产力。我们再以现阶段的VR/AR为例,首先,VR/AR是对过去50年一系列二维设备的全部生态的迭代;其次,目前的VR/AR还远未达到通用型与小型化硬件的标准;最后,未来元宇宙的入口不局限于VR/AR这种单一的产品形态,预计会独立发展出其他硬件体系,带来更多元的交互与应用体验。站在这个角度看元宇宙及其硬件入口,元宇宙的“真命”硬件同步开启新硬件时代,在一个通用型设备问世前,会经历多次试错与多场泡沫,“真命”硬件的诞生均是翻山越岭的进化史。
投资建议:关注新硬件的核心部分——AI领域的投资机会,重点关注百度集团、商汤、云从科技等。
风险提示:流动性环境收紧超预期,市场竞争加剧,软硬件技术迭代低于预期,新产品推广效果低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