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电驱动千亿蓝海市场,技术迭代推动行业持续变革。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主要为整车提供动力,包括驱动系统(电机、电控、减速器)与电源系统(OBC、DC/DC、PDU),价值量占比仅次于锂电池,重要性可见一斑。当前产品定制化程度高,围绕效率/功率密度/成本等目标函数,其技术在不断演进:整机产品往“多合一”集成化/高压化,单体产品电机往扁线/油冷/高压,电控&电源往单管并联/碳化硅,减速器往两档等技术方案发展。考虑行业各大趋势及新技术渗透节奏,经我们测算2021/2025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电驱动市场(含电源)空间分别为357/1228亿元,CAGR=36%,其中,分体式/“多合一”产品2025年分别196/1032亿元,CAGR=24%/39%。
电驱动行业呈“三足鼎立”之势,第三方阵营有望脱颖而出,强技术平台、强成本管控能力的企业有望充分绑定主流车企,享受行业高β机遇。市场参与者主要有整车厂、汽车零部件Tier1、第三方供应商,行业处于成长期的前半段、格局尚未定型,多数企业处于亏损至微利,而2022年部分优质企业有望率先迎来利润拐点。中长期看,第三方有望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通过“量”和“利”两大维度分析其成长性:
“量”:1)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提高,自主品牌占据核心地位。我们预计2025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有望达到1159万辆,2021-2025年销量CAGR=37%,我们认为自主品牌车企有望崛起,与其有密切合作关系的第三方供应商有望享受高β。2)整车厂在重性能体验的中高端平台(B级及以上车)有望部分采用自供、部分由第三方外供,中端、中低端市场的车型较大程度开放供应链给第三方。下游整车市场结构可分为“中低端”、“中端”及“中高端”,每块市场有各自的采购逻辑(成本、性能、可靠性)。我们认为第三方凭借强技术平台及成本优势,后续不断扩大可达空间及份额。基于此,我们测算2021/2025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第三方供应商电驱动系统空间约143/741亿元(占电驱动全行业的比重从2021年40%提升至2025年60%),CAGR=51%,快于电驱动行业整体增速。
“利”:1)被动价格年降下,电驱动玩家拥抱“多合一”趋势及新技术,提升单车价值量。在车厂的降本压力下,第三方供应商“多合一”占营收比重提升,并探索扁线电机、碳化硅电控等技术,单车供应价值量有望不断提升;2)降本一直在路上,优化器件成本是关键。随IGBT单管并联技术的渗透、半导体器件的国产化,叠加电驱动产品进入放量期、规模效应即将显现,第三方成本压力有望不断减小。3)前期强定制化促进了技术平台的完善,基于平台化进行定制化开发,一方面提高开发效率,一方面有望降低费用率。复盘汽车零部件行业,我们认为长期电驱动行业销售净利率也有望收敛至8%左右的水平,往后看电驱动公司利润增速有望快于收入增速。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2025年新能源乘用车电驱动市场将超千亿元、第三方空间超700亿元,行业规模体量高β属性之下,利润有望跨越式增长。我们看好各环节技术平台、成本控制能力领先,项目定点优质,盈利能力进入拐点期的企业。推荐:汇川技术、英搏尔,建议关注:欣锐科技、精进电动、精达股份、方正电机等。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与芯片短缺、“多合一”渗透不及预期等。